敦品励学校友咨询平台
  • Home
    • 组织
    • 绪言/缘起
    • 协调员规范
    • 免责声明
    • 我要投诉
  • 我需要咨询学长
    • 按大学列表的索引
    • 按地点分类的索引
    • 按照学科专业分类
  • 我愿意提供咨询
    • 关于退出
  • FAQ
    • BBS
  • 开放式课程专栏
    • 中文开放式课程
  • 教育学专题
    • 教育题材的影视材料
    • 免费教材资源汇总
  • 资源
    • 电子书、资料类
    • 青年的上升通道
    • 教育公益与助学资讯
    • 资讯评论
    • 思想文化
  • Blog
  • Login
  • 姊妹站
绪言 / 缘起

倡议者的真心话          (文)程 伟
一个有意义的平台      (文)郑 杰

(欢迎本站的志愿者们来编辑修改这个页面,说出自己的故事。敝人拙笔,仅仅是在此抛砖引玉而已。所有编辑完成的文章将在 Blog 存档。)

倡议者的真心话

程伟

请恕我不直接切入主题谈开设本网站的原因,而先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会得到大家一定程度的共鸣。相信看完这些,我们的想法就可以不言自明(self-evident)。

(一)从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说起:我们本应拥有的各种可能性

我来自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家庭,我的父母亲从未担任过任何单位里的要职,并且遭遇企业改制,最高文化程度也只是高中。不过,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也因为他们的开明而很庆幸。

最近,我回忆起往日的许多事情,在写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中,如是写道:

     “ 还记得你们提前用一年多的时间 圈圈点点
        仔细地研究《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担心我愚直而又书呆子气
        可能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
        思来想去
        还是建议我立志做一个教师
        又担心我的视野不够开阔
        向我介绍了包罗的学科最多、最为研究型的一所
        至于支持我选择了数学
        则是认为它应用的范围最广阔
        能够让我拥有众多发展的可能性和就业选择
        现在看来   除了衣食起居就学方面的照顾
        正是你们的这些想法
        引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 ”


尽管后来我决定要走的路,是从事医学领域的统计学的研究,而非做一个高中的数学教师;但是,毫无疑问,在北师数科院的学习让我终身受益。即便当时我父母的初衷是为了“保险起见”,希望我就读北师数科院可以“攻守有据,进退自如”,即便他们并不曾预想到我现在喜欢并且从事的是哪方面的研究,即便说这可以算是“押对宝了”,我也总算是受恩惠非浅。

我后来才知道,全国有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事两种职业,按照比例来说算得上“情有独钟”,一个是教师(各基础学科/师范),一个是医生(医学)。可以让孩子们实现梦想、去做想做的事情并且以此谋生的选择有千千万万,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太多家长能够花一年时间仔细地研究《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绝大多数的家长们(包括我自己的家长在内)也并不了解全国所有的专业和大学。以我所了解的,一些同学直到大学的最后一两年,才清楚自己将来真正想要做什么,也有的跨专业考研,转去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专业。

一中每逢校庆之际请来的知名校友们,有他们那辈人的历史机遇,大多无从模仿。此所谓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也。从我这届学生毕业算起到现在的九年间,同学们走过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成长轨迹;积少成多,相信可以提供连教师们也未必能面面俱到的、宝贵的经验,至少可以就专业的志愿填报、择校和就业前景的问题,为后继者提供咨询。即便学生家长们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仔细地研究《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个咨询的平台。

(二)再谈一中老师们的“榜样教育”:过犹不及

依稀记得,Dr. Tu,一个未曾谋面的学长,他的事迹曾经被一中的老师们用来做
“榜样教育”;于是我对他和他当时所在的ZJU,以及自动化这个专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毫不夸张地说,就像小孩子憧憬变形金刚一样,或者像Chopper崇拜改造人Frank一样)。其实当时的我对于这个专业几乎一无所知,也没有仔细地了解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和喜欢;现在的我也已经难以回忆,父亲当时费了多大劲劝说我去北师读数学。

几年过去,当我和某师弟聊起来时,才发觉原来我们第一届实验班的诸位,也被理所当然地用来做
“榜样教育”,成为了“传说中的人物”。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我们也是很普通的人,称不上天赋异禀,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用功到了“学霸”的程度(我就不狡辩说自己当年不算是“学痴”了)。当时的我,有幸处在开明而不放任的家庭环境,有幸遇到高明而又严厉的良师和发愿“每天坚持做二百俯卧撑,有生之年读千本好书”的益友,胸怀远大而显得缥缈的人生理想、考虑周全而又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或许这些还没有概括全面,或许我自己也不曾具备我很希望自己拥有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执行力。这些因素所组成的配方因人而异,我想,如果每个学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配方,即便未必能保障高考尽如人意,也一定可以逐渐走上自己希望要走的路。

我有一位后来也进入一中学习的表弟,有着和我完全不同的喜好、想法和志向,每次听到“榜样教育”式的说教,都会下意识地将它在脑海里无效化,甚至因此否定自己去努力摸索尝试的意愿(我最近才知道,当时,他一直觉得“学霸”是没有意义模仿并且也绝对无法模仿的)。我有时会反思,不讲究技巧的“榜样教育”,是不是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会不会反而让后继者觉得高不可攀、不可模仿?我想,实践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子充分认识到职业的各种可能性,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充分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将来成为自己领域的佼佼者、并以所从事的事业为自豪,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这就要说到我和许多同仁的另外一个想法:如果非要被当作“榜样”,也要恰如其分,行之有道,提供足够多的各种行业领域的人生轨迹以供参考,并且让大家有机会可以咨询,我们究竟是如何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不过,说一句题外话,一中校歌的最后一句,“他日在社会作完人,方无所负”,不但大多数人自问无法做到,即便是孔子本人,恐怕也未必敢这样说。比起“榜样教育”,我更相信科学、自然和逻辑,只图问心无愧,决不敢自称榜样。)

穆庸寐语,癸巳之春识于积微居
Picture

一个有意义的平台 

郑杰

这次响应师兄的建议和号召,同时也认同这个平台的出发点,写一些高中毕业后自己的一些比较实在的感悟。

(一)榜样作用

榜样作用在我身上体会颇深。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能直接点拨你的内心,让你有一种触动。虽然说每个榜样的经历都很难复制,但这个作用重在点拨,点拨你内心的一种向往。剩下的就是自身的努力。

(二)方向和努力

在这个多样化的社会,我的经验是,你选择的方向比起你自身的努力来说,往往同样重要或者更重要。而具体选择什么方向,我觉得你的兴趣和你的身边的综合资源可以帮助你做出一个选择,这个平台也可以提供的参考建议。

(三)身边的良师益友

有句话我很认同:你是你身边接触最多的人的平均。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一个人起步的资源又是很有限。但至此至今身边的良师益友对我帮助让我难以想象,也因此时刻心存感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